Liang FANG’s Blog My Thoughts On Everything

语音优先的时代,真的好吗?

mcluhan

(题图来自 matheiken

文字定义的思维范式

文字因何而伟大?

作为一种工具,它不但是对语言的形象化,而且可以对过去进行记录,更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

文字的出现,使得神话、故事、传说得以更好地记录和流传,更使得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深度思考成为可能。基于文字,人们不断发展了「系统 2」1。印刷机的出现,则进一步放大了文字的功用。时至今日,我们仍处在文字所定义的思维范式中。

工具决定了思维范式,同时也决定了认知世界的复杂度。

Super Easy To Use

Steve Jobs 常说,iOS 系列的设计目标是「super easy to use」。

但,使用起来超级简单,是制作工具的唯一目标吗?

Alan Kay 最近在接受 Fast Company 的采访中,谈到了 Steve Jobs 征求他对于 iPhone、iPad 等 iOS 设备的看法时,他提出的批评。「看 Steve。你知道,你所做的对于 2 岁和 92 岁的人来说都是完美的。但中间的每个人需要学习使用工具」。

在 Alan Kay 的设计哲学中,「简单的事情应该是简单的,但复杂的事情应该是可能的」2,iOS 系列的错误在于,它们做到了让简单的事情足够简单,但却让复杂的事情变得不可能。在他看来,iOS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是一部「更高级的电视」,主要是在消费内容,而非进行创作与思考。

工具使用起来超级简单的后果,就是认知世界的复杂度也变得超级简单。

Voice First, Oral Society

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Microsoft Cortana、Baidu DuerOS……随着智能音箱和语音助理的兴起,让 AI 听懂、理解自然语言,成为了各个互联网巨头竞相发力的重点,甚至有人提出即将到来的是一个「Voice First」的时代。

对此,我不免有一丝忧虑。

让我们回过头看看 19 世纪末电话的诞生。在 1895 年 Western Union 公司的董事会上,多数人认为,没有正常人会想要通过电话来谈生意,因为当时已经有电报了,一切都在白纸上写的清清楚楚,这有多好。但问题是,电话是人体的自然扩展,人们几乎不用学习就能使用,这让电话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成功。

电话也让我们回到了「口语社会」(Oral Society)3,连同 20 世纪的许多发明一起,让「读写」变得不再那么必需。其实书写系统之于口语社会,本身并不会改变口语,重要之处在于它改变了文明的思维范式,特别是思考的结构。从这一点上来说,电话的普及对于整个社会思维范式的进化,作用是负面的。

而这,也是我对 Voice First 时代的担忧。

AI 时代的思维范式如何进化?

那么视频呢?

其实答案早在《娱乐至死》中,已由 Neil Postman 无比清晰地论证。印刷媒介所养成的思维范式在思考深度上远远大过于图像思维所养成的思维范式,简单说就是:视频在本质上也不适合深度思考。

AI 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范式?

也许是 AR,也许是脑机接口,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我最后还是想引用 Alan Kay 的一段话:

如果你读过麦克卢汉,你首先会意识到的是:哇,如果我们能发明一个类似印刷机的东西——但其内容让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处理复杂问题,处理那些无法用文字、用写下的数学公式等等类似手段处理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创造并适应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就像人类逐渐适应有印刷机的世界一样,那时会出现另一个层面的思维。而我们需要这个,因为技术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需要新思维层面的世界,超越了创造它时的层面。


  1. Daniel Kahneman 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系统 1」和「系统 2」两个术语,分别指快速的直觉式反应,和较慢的心智处理过程。 

  2. 原文是,「Simple things should be simple, complex things should be possible.」 

  3. 指未发展读写文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