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FANG’s Blog My Thoughts On Everything

破坏性与建设性

1 建设性游戏 vs 破坏性游戏

围棋 vs 象棋

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缘于Demis Hassabis谈论AlphaGo时,提到围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

围棋是一种建设性的游戏,所以棋盘开始时完全是空的,你一步一步地建立形势。 因此,如果你要在游戏中途或开始阶段尝试评估一个形势,这非常困难,因为它涉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大量预测。 如果你将其与国际象棋进行对比,国际象棋是一种破坏性的游戏,所有的棋子开始时都在棋盘上,随着你走向残局,实际上游戏变得越来越简单。

这让我第一次从此视角看待两种棋类的区别,也让我思考这种差异对棋手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较于象棋,围棋更看重高效占领和攻守平衡,而非攻杀和摧毁对手。

大局观

棋类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讲解者提到某某棋手「大局观」好,那么大局观是什么?

我理解的「大局观」,是一种对棋局发展的整体把握,对子力配置、争夺焦点、棋局走向的综合判断。这种判断需要棋手对于棋局的理解要达到相当的深度,对「棋道」有较深的感悟。在变化的棋局中,不但要运用战术能力进行精确计算,更要用战略眼光进行形势判断。不拘泥于一子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最终胜利为目标持续趋近。

因此,棋类比赛,娴熟的技战术只是基础,最终比拼的是棋手的世界观1

战略思维

世界观会影响棋局,同样棋局会影响世界观。

马凯硕在他的《中国的选择》中曾提到,2018年Henry Kissenger在纽约的一次午餐会上谈到围棋及其策略时启发了他:

中国的战略是以围棋的思维,而非西方的国际象棋思维为指导的。下国际象棋,重点是找到最快的途径来俘获国王。下围棋,则要致力于慢慢地,耐心地积累资产,以打破游戏的平衡,使局势变得利于己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名篇中,曾多次使用围棋进行类比,如:

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进军,与日军的攻势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关系,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错的状况,就好像是下围棋。

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

回过头看当今的中美全面博弈,你是否能感受到此中的思维模式差异?

2 建设性沟通 vs 破坏性沟通

这里的沟通,包括对话、批评、冲突等。

沟通的目标,通常是为了被接收、被理解 、被接受,甚至使对方有所行动。

如何区分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

在我看来,存在以下区别:

建设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
关心共同目标 关心自己胜利
以事实为主,对事不对人 以观点为主,含人身攻击
提供改进建议 没有改进建议
具体、明确、详细、可操作 模糊、不具体
产生动力、能量,促进沟通 产生防御、疲劳,阻碍沟通

而我们应该如何去主动创造建设性的沟通呢?有两个原则给了我很大启发。

对话守则:如何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一个是在中文世界流传较广的捷克公民论坛的《对话守则》2

  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 不做人身攻击。
  3. 保持主题。
  4. 辩论要用证据。
  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 对话要有记录。
  8. 尽量理解对方。

拉波波特法则: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另一个,则是在《直觉泵》中读到的《拉波波特法则》。

  1. 你应该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手的想法,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这么表述就好了。」
  2. 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非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观点。
  3. 你应该提到那些从你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
  4. 只有完成了以上三点,你才能说一句反驳或批评的话。

遵循此法则的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你的对手会因此乐于倾听你的批评。因为他们看到你已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了他们的想法,同时你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判断力,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和他们达成了共识,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被他们说服了。

对于那种讽刺对手的恶习,这套规则是最好的解毒剂。

根源

建设性的沟通,需要双方都保持理性,并掌握适当的沟通技巧,而破坏性沟通大多是因为双方的情绪或态度失控而导致的

3 建设性创新 vs 破坏性创新

此处的「破坏性创新」,并非是指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的Disruptive Innovation3(常被译为破坏性创新/颠覆式创新)。

也不是马云提到的「我们不是破坏性创新,我们是建设性创新4,他所指的建设性创新更接近于面向新市场的架构创新或激进创新

而我想说的建设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是一种博弈或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创新。

创新政策的收益矩阵

整体
自身 好的 丑陋的
自损的 坏的

以国家为例,各国的国家创新战略涵盖广泛的个别政策领域,包括技能、科学研究、信息和通信技术、税收、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标准和法规。各国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以正和、零和或负和的方式进行。

如上表所示,创新政策可以从四个不同的定性角度之一实施,其方式是:

  1. 同时使本国和他国/世界受益(好的)。
  2. 以他国/世界为代价让本国收益(丑陋的)。
  3. 本国和他国/世界都不能收益(坏的)。
  4. 并未使本国受益,但使他国/世界受益(自损的)。

理想情况下,为确保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GDP的最大增长,所有国家都需要朝着制定同时有利于自身和全球体系的双赢创新迈进。但实际上,各国在许多情况下选择的发展路线和政策工具却并非如此。

(未完待续……)


  1. 印象中是李来群特大说的。 

  2. 根据品葱网的查证:「简而言之,对话守则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哈维尔编写,而是由捷克公民论坛集体产出的,有人把它翻译成中文,因而在中文世界传播了起来。而它在英文世界却并没有流行,所以没有相关的记载。」 

  3. Disruptive Innovation,是一种与主流市场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创新活动,它的破坏威力极为强大,一般成果的企业都难以适应这类创新带来的挑战。因此,以现有企业心态与利益机制,确实很难突破这种破坏性创新所造成的两难困境,企业需要以体制外另起炉灶的方式来推动这种创新。出自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一直是商业领域广受注意的理论,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4. 马云:「我们从来不应该去推翻别人,建立起自己,而是我们建立新的东西,凭我们的努力、凭我们创造的价值,让更多的客户认同我们、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