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FANG’s Blog My Thoughts On Everything

Google 的「硬」化:AI + software + hardware

AI + software + hardware

(题图来自 VentureBeat

2017 年 10 月 4 日,Google 举办了秋季新品发布会,这次的主题是硬件。Google 一口气发布了 Pixel 2/2 XL 手机、Pixelbook 上网本、Home Mini/Max 智能音箱、Pixel Buds 智能耳机,DayDream View VR 盒子,以及 Clips 摄像头等多款硬件。

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在每一个产品的介绍中,都不断强调两个关键词:AI设计。会上首次提出了「AI + software + hardware」的理念,Google 的硬件团队领导 Rick Osterloh 认为,「下一个伟大的飞跃将发生在AI、软件和硬件的交汇点」,同时他还提到 Google 的新设计哲学,「Google 相信通过将 AI 技术置于其设计理念的核心位置,可以将其从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

1. hardware

Google 的 AI 和 software 暂不赘述,我们重点来谈谈 hardware。Google 本身一直是一个软件公司,虽然在硬件领域有过多次试水,但多数时候感觉只是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打算过多深入1,因为硬件并非 Google 的强项。

而这一次,Google 把能做的硬件几乎都做了,甚至包括多年未更新的 Pixelbook(前身为的 Chromebook)。观察这次发布的所有硬件产品,我有如下几点印象:

  • Pixel 成为 Google 硬件产品的轴心
    • 这一点从产品名称就可以明显看出来,Pixel Buds 的实时翻译甚至必须搭配 Google Pixel 系列手机才能正常使用
    • 与 Apple 的「去 iPhone 化」呈相反趋势,如 Apple Watch 有了无线接入,可独立于 iPhone 使用,不再是 iPhone 的附属设备;当然双方各自的目标不同,Apple 是希望 iPhone 用户能延伸购买更多的产品线,而 Google 则希望打造出一款在高端智能机领域能与 iPhone 一较高下的主流产品
  • Home 系列则从智能家居角度切入
    • 智能控制,旗下 Nest 系列展现了智能家居产品间很好的集成,如 Nest 的互联摄像头门铃 Nest Hello 可以配合 Chromecast 和 Google Home 使用,响应用户请求,如用户发出指令「看看门口是谁」,那么就可以通过电视机看到门前的实况视频
    • 增强聆听2,Google Home 可以帮助识别说话的是快递小哥还是陌生人,判断主人的声音选择合适的通讯录拨打,Home Max 的「Smart Sound」技术根据房间结构对音质进行优化并且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时也会自动进行调节,当然还有 Pixel Buds 的实时翻译功能
  • 各种硬件都做,符合 Google 的「Reach」战略
    • 与 Apple 可以通过小市场份额赚取大利润相比,Google 商业模式的立足点在于广覆盖,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用户的数据,这也是 Android 在「80% 市场」和「高端市场」中选择前者的原因之一
    • 做了这么多硬件,一方面是希望 AI 能力的落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收集更多的数据,让 AI 更为智能

2. + software + AI

看过硬件本身,我们再来看看 hardware 是怎么与 software + AI 结合的。我觉得,可以从一明一暗两条线来看:

  • 明线:software 层面,通过 Google Assistant 进行串联整合,是通向「环境计算」的关键

    • Pixel 2/2 XL,支持「Active Edge」唤醒 Google Assistant
    • Pixelbook,Google Assistant 专门按键, 同时 Pixelbook Pen 用笔圈出屏幕上的内容可通过 Google Assistant 进行搜索
    • Home Mini/Max,内部集成了 Google Assistant
    • Pixel Buds,长按唤出 Google Assistant,可以快速切换音乐、接收短信
    • Clips,可通过 Google Assistant 操作拍摄的动态照片及视频
    • 可以说,除了聚焦 VR 的 DayDream,所有硬件产品都支持 Google Assistant,而且可以相互打通,Google Assitant 能够理解各种端,也能控制各种端
  • 暗线:AI 层面,背后是「机器学习+云+芯片」的协力支持

    • Google Assistant 毫无疑问是 AI ,支持「语音+文字+图片」整合的对话式交互,从技术层面来看在各大科技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
    • 硬件们用到的其他 AI 技术包括:Pixel 2 的「单摄像头+算法」,可以拍出不输双摄的人像模式;Google Lens,可以通过手机识别眼前的一切;Home Max 内置的「Smart Sound」;Pixel Buds 的实时翻译……
    • Google 敢这么大范围地将 AI 铺开,AI 技术和算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得益于 Google 在 AI 技术、云、芯片层面都有前瞻布局

3. Why Now?

Google 为什么现在开始发力硬件?

Google 的硬件有着并不成功的历史,前有收购 Moto 又转手卖出3,后有 Google Glass 的先扬后抑,还有 Chromebook 等的不温不火。那么这一次 Google 发力硬件的意图究竟为何?我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的:

  • 动机:Google 的 AI 技术领先,需要考虑通过 AI 应用落地形成正反馈,强化领先

    • Google 一只强调「AI 民主化」(Democratizing AI)的理念,要让更多人享受到 AI 技术应用
    • 如果说 Google Cloud 是 ToB 和 ToD 侧的「技术民主化」4,那么 Google 还想在 ToC 侧率先垂范「应用民主化」,而应用落地的关键在于场景,硬件则正好代表了使用场景及其入口
    • 正如上文所述,各种硬件都做符合 Google 的「Reach」战略
    • 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Google 希望通过 AI 来弥补,「AI + Cloud Ecosystem」 vs 「Design + App Ecosystem」,后者当然指的是 Apple
  • 底气:Google 在 AI 领域有着前瞻而广泛的布局,可以说各个层面均处于领先

    • 前沿技术研究,DeepMind,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究;不仅有会下围棋 AlphaGo,也贡献了这次 Google Assistant 的语音合成技术,能提供更为自然的合成语音,并且成为谷歌最新的TPU云基础设施上发布的第一个产品;此外,DeepMind 每次发表的论文都是 AI 科学家们的必读文章
    • 深度学习平台,TensorFlow,开源以来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深度学习平台,没有之一;产品的质量、快速的迭代、硬件的支持、活跃的社区和积极的反馈,形成了良性循环
    • 人工智能芯片,TPU,Google 自研云端深度学习芯片公布之时是很爆炸的消息,目前已经演进至第二代 Cloud TPU,内部多数服务已基于 TensorFlow + TPU 运行,为 Google 在 AI 时代的算力提供了很好的「性价比」;这次发布的 Clips 上也用到了 Intel Movidius 的端上芯片,提供了极低能耗地视频运算性能
    • Google Cloud, 虽然在云计算市场中暂时只处于第三位左右,但它是将 Google 的 AI 能力对外交付的中枢平台,整合了 TensorFlow、TPU等,Google Cloud 正从 AI 角度切入云计算市场,打造 AI 开发者生态,且 Kubernetes 等技术也在进一步解耦 AWS 的领先优势
    • 良好的现金流,最后足够的资本也是支撑 Google 发力硬件市场必不可少的要素,互联网广告的整体大盘仍在增长,Google 也持续多年保持了 20% 以上的年均增长

4. Challenge

当然,Google 的硬件之路想要成功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比如:

  • 如何玩线下:实体店、渠道、营销等等,小米在此处应有许多血与泪
  • 如何玩高端:Pixel 系列选择从高端市场切入,其实是 Google 所不擅长的领域,毕竟占据「80% 市场」和「高端市场」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 如何玩设计:「将 AI 技术置于其设计理念的核心位置」如何落入实践?AI 通过数据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归纳和预测,但设计作为一种艺术5,其本质在于突破既有的行为范式,设计的创新源自追求统计学上的噪音。
  • 如何玩轴心:Pixel / Google Assistant,产品轴心 / 服务轴心,单一轴心 / 环境计算……两相比较,用户对实体产品其实有着更强的购买欲望,但 Pixel 目前的市场覆盖率(约 0.7%)还不足以支撑其轴心地位,于是目前 Google 依赖 Assistant 来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未来两者的关系将如何平衡?

5. One More Thing…

最后,谈谈 Google 为什么近期收购了 HTC 的 Pixel 手机部门。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Pixel 在 Google 硬件产品乃至整个 AI 布局中的地位,结合 6 月 Google 从 Apple 挖来芯片核心架构师 Manu Gulati,要为 Pixel 手机的新版本构建自研芯片。如此重要的战略产品如果仍借由他人代工,既不便于「软件+硬件+芯片」的优化,也不利于核心技术机密的保护,所以收购 Pixel 部门成为很自然的选择。

唯一的疑问是,该部门的定位只限于 Pixel 系列手机吗?


  1. 最明显的就是渠道方面,之前 Google 几乎之在自己的网上商城销售,相对于三星等公司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渠道及宣传费用,Google 的这点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2. Augmented Hearing,这其实是分析师 Neil Cybart 在对 Apple HomePod 的测评中,设想的 HomePod 产品定位,多台 HomePods 同时发声,不仅是声音变大了,而是有更为丰富的体验,未来甚至可以在多人嘈杂房间实现无需耳机的高指向性私密对话。 

  3. 当然,收购 Moto 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专利战。 

  4. 其中,也包括数据科学家平台 Kaggle 的「数据民主化」,开源深度学习平台 TensorFlow,以及 TensorFlow Research Cloud (TFRC) 等。 

  5. 以 Google 为代表的「数据主义」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